《资治通鉴有意思》
第22篇
《资治通鉴》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开始叙述。
大约一百年后,嬴稷登上了历史舞台,他便是后来的秦昭襄王(或称秦昭王)。
秦昭王的在位时间长达56年,他不仅在内部任用樗里子、魏冉等皇亲国戚,也在外部依赖范雎、白起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人才。他的统治使秦国逐渐削弱六国,最终吞并九鼎,结束了长达八百年的周王朝。他承接了秦孝公、秦惠王的纵横捭阖,又为秦始皇的统一河山铺平了道路。可以说,秦昭王的一生,几乎就是战国历史的缩影。
展开剩余87%这一篇将详细讲述秦昭王波澜壮阔的一生,以及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文臣武将们。
真实的历史,比小说更为精彩。
1. 前传
秦武王有着过人的体魄,喜欢以力为乐,他身边的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都曾官至高位。公元前307年八月,正值酷暑,别人都在避暑乘凉,秦武王却与力士孟说一同举鼎比赛。为了挑战极限,秦武王将力气用尽,最终因过度用力致死。《史记》中称他“绝膑”,即膝盖受伤,也有说法为“绝脉”,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是史无前例的死亡方式。
秦武王因举鼎而亡,孟说作为陪伴者,受到了株连九族的惩罚。
看似这只是一个大王因不务正业、咎由自取的故事,但其实,秦武王举鼎的行为远不止表面上的愚昧。
那么,为什么秦武王会在此时举鼎?他究竟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如此决定?
秦武王在即位时,年纪轻轻,充满野心,他的首要目标便是“窥周室”。他想要打败周天子,亲自去洛阳视察并举起象征天子权威的“九鼎”。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举鼎,实际上是对周天子权威的挑衅。
秦武王的行为如同楚庄王曾经的霸业雄心,但他最终未能承载这份雄图,“死不恨矣”也成了他的真实写照。死于挑战鼎的工作岗位,虽然是一次不幸的事故,但也体现了秦武王的自信与冲动。
然而,他年纪轻轻、未曾传位后代,秦国的继承问题变得至关重要。
2. 芈月
秦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,是秦国历史上最具权谋的角色之一。魏冉的家族背景复杂,他既是秦惠王的亲戚,又与芈八子有着亲戚关系。芈八子,后来成为了秦昭王的母亲,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芈月”。
秦武王死后,众多子嗣争权,但最终魏冉凭借强大的政治手腕,帮助嬴稷顺利继位。嬴稷继位时年仅20岁,还未举行成人礼,因此在母亲芈八子的主持下,魏冉担任了秦国的实际统治者,威震四方。
魏冉不只是在朝廷上拥有极高的威望,他还平定了许多反叛,包括公子壮和一些大臣的叛乱。他几乎清洗了秦国的所有政敌,巩固了昭王的权力基础。
此时,秦昭王年少尚未亲政,母亲宣太后依旧执掌国家大权,魏冉成为了她的得力辅佐。
3. 右丞相
樗里子,秦惠王的弟弟,因其口才与智慧,被秦国人称为“智囊”。在秦惠王时期,樗里子积极参与国事,屡次征伐周边国家,功勋显赫。在秦武王去世后,樗里子被任命为丞相,成为昭王的重要辅佐。
他不仅是皇叔,还掌握着实际的政治大权。直至去世,他依旧是秦国政坛的举足轻重人物。樗里子临终时预言,百年之后,这里将会有天子的宫殿,果然,西汉建立时,长乐宫和未央宫便都坐落在他的坟旁。
樗里子不仅以智慧为国立下赫赫战功,他的预言与政治决策也影响着后世的秦国历史。
4. 左丞相
甘茂虽然出身贫寒,但凭借他的智慧和忠诚,逐渐在秦国步步高升。他担任左丞相时,刚刚参与完一次对蜀的成功征战。尽管甘茂获得了秦王的信任,但他并不急于升职,而是在关键时刻用“以人为本”的策略去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。
当秦王要求他去攻韩时,甘茂提出了“三人成虎”的道理,证明自己并非轻易接受命令的人。他的这番话打动了秦王,最终帮助秦国成功攻占了韩国的宜阳,并在战场上获得了大胜。
5. 亲政
公元前304年,秦昭王终于年满22岁,举行了冠礼,并开始亲政。亲政后的秦昭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楚国修好,送还给楚国先前夺取的上庸之地。此举可以看出,昭王继位之初就明确了以和平为主的外交政策。
然而,几年后,楚国的局势急剧恶化,昭王的决策愈加果断,开始与其他国家联手,发动了一系列战争。
6. 戏剧
公元前299年,赵国的使者赵武灵王前往秦国。赵武灵王自信满满,单独前来秦国挑战,一场曲折的外交风波由此展开。赵武灵王不仅将王位传给了儿子,还自号“主父”,这一举动激起了许多政敌的不满。最终,这场冒险导致了赵主父的悲剧结局。
然而,这场风波也让秦国得到了一次重要的战略胜利,秦国与楚国的关系再度恶化,楚国成为秦国征服的下一个目标。
7. 崛起
随着秦国逐步征服各国,秦昭王逐渐展示出强大的军事与外交才能。他不仅让魏冉稳固了秦国的内部政权,还借助白起的军事才能,成功地对外扩张,逐步实现了秦国的霸权地位。
8. 征伐
随着秦国力量的崛起,秦昭王的征伐步伐也变得越来越急迫。尤其在白起的领导下,秦国发动了对六国的大规模攻势。长期以来的战略“远交近攻”逐渐显示出强大的威力,尤其在白起的一系列胜利之后,秦国在战场上的优势愈发明显。
9. 范雎
范雎作为秦昭王的重要谋士,为秦国的战略定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他提出的“远交近攻”策略,改变了秦国过于贪图眼前小利的外交策略。范雎的智慧帮助秦国稳固了国内政权,确保了对外的强大战力。
10. 长平之战
长平之战,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决战,也是战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战役之一。战役中,秦国和赵国的将领与智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较量,最终白起以绝对优势取得了胜利。长平之战不仅改变了战国的格局,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。
随着白起的死,秦昭王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也迎来了高潮。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与征伐,秦国逐步获得了对六国的压倒性优势,走向了统一的道路。在长达56年的治理下,秦昭王的个人历史几乎等同于战国史的半部,充分展示了在大势面前,即使是普通的君主,也能凭借时代的力量成就一番伟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